1、初高衔接,内容的深度和广度,知识体系复杂。
2、思维方式和教学内容有所区别,知识迁移能力。
3、解题方法多样,技巧趋于复杂,基础内容需要掌握牢靠。
集合、函数、导数
难易度:
重要度:
要求
了解集合性质;掌握几种函数(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、幂函数、三角函数等)的概念、性质、应用;了解导数概念与应用
数列与不等式
难易度:
重要度:
要求
熟练运用等差数列、等比数列,掌握不等式性质,应用,最值、变形等问题。
解析与立体几何
难易度:
重要度:
要求
掌握点、线、圆、平面之间的关系,计算方式;掌握柱、锥、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,形式、计算。
统计与概率
难易度:
重要度:
要求
了解分层抽样、系统抽样,会用样本估计总体并应用到实际问题;了解事件与概率特征与算法。
内容章节 |
专题名称 |
本章重难点 |
所用课时 |
难度 |
考频 |
大纲要求 |
占比 |
课次 |
|
期中 |
期末 |
||||||||
第五章 |
集合与逻辑 |
集合的概念 |
4课时 |
★★ |
高频/必考 |
BC |
30% |
10% |
第16-17讲 |
子集和推出关系 |
|||||||||
充分不要条件 |
|||||||||
第六章 |
不等式分类讨论 |
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|
6课时 |
★★★ |
高频/必考 |
C |
40% |
20% |
第18-20讲 |
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|
|||||||||
方程与不等式 |
|||||||||
第七章 |
幂指对综合 |
幂指的运算 |
8课时 |
★★★ |
必考 |
BC |
30% |
20% |
第21-24讲 |
对数的公式运用 |
|||||||||
综合运算 |
|||||||||
期中综合复习 |
2课时 |
★★★ |
/ |
/ |
/ |
/ |
第25讲 |
||
第八章 |
幂指对函数 |
幂函数 |
8课时 |
★★★ |
必考 |
CD |
/ |
20% |
第26-29讲 |
指数函数 |
|||||||||
对数函数 |
|||||||||
第九章 |
函数 |
函数的概念 |
8课时 |
★★★ |
必考 |
CD |
/ |
30% |
第30-33讲 |
函数的奇偶性 |
|||||||||
函数的单调性 |
|||||||||
函数的综合 |
|||||||||
期末综合复习 |
2课时 |
★★★ |
/ |
/ |
/ |
/ |
第34讲 |
||
|
内容章节 |
专题名称 |
本章重难点 |
所用课时 |
难度 |
考频 |
大纲要求 |
占比 |
标题 |
|
期中 |
期末 |
||||||||
第六章 |
集合与逻辑
|
集合的概念 |
4课时 |
★★★ |
高频/ 必考 |
BC |
30% |
10% |
第16-17讲 |
集合的运算 |
|||||||||
集合的综合 |
|||||||||
第七章 |
不等式拓展
|
不等式的性质 |
6课时 |
★★★ |
必考 |
BC |
40% |
20% |
第18-20讲 |
不等的解法 |
|||||||||
不等式的综合 |
|||||||||
第八章 |
幂指对综合
|
幂的运算 |
6课时 |
★★★ |
必考 |
C |
30% |
20% |
第21-23讲 |
指数的运算 |
|||||||||
对数公式的运用 |
|||||||||
期中综合复习 |
2课时 |
★★★ |
/ |
/ |
/ |
/ |
第24讲 |
||
第九章 |
幂指对函数
|
幂函数的图像 |
8课时 |
★★★ |
必考 |
BC |
/ |
20% |
第25-28讲 |
指数函数的性质 |
|||||||||
对数函数的综合 |
|||||||||
第十章 |
函数 |
函数的性质 |
10课时 |
★★★★ |
必考 |
CD |
/ |
30% |
第29-33讲 |
函数的综合运用 |
|||||||||
函数存在,恒成立问题 |
|||||||||
反函数 |
|||||||||
期末综合复习 |
2课时 |
★★★ |
/ |
/ |
/ |
/ |
第34讲 |